輻射“海絲”沿線 探路亞歐對話
四大紐帶牽引文化交流
我市將以“海絲”、“文都”、宗教、宗親等為紐帶,培育“海絲”文化交流品牌。包括:爭取把“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納入國家對外文化旅游交流活動重點;加強與歐洲文化之都、阿拉伯文化之都、東南亞歷史文化名城等“海絲”沿線文化之都、國際友好城市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往來;充分挖掘伊斯蘭教文化旅游資源,發揮泉州佛、道教寺廟和民間信仰場所在東南亞“海絲”國家分爐多、聯系密切的優勢,打造宗教文化交流平臺和品牌;探索在泉州建立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的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南洋華人的精神家園;通過在“海絲”沿線國家、地區開辦電視欄目,舉辦電影電視展播,強化泉州與這些地方的文化交流。
經貿合作“借船出海”
經貿方面,將承辦好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爭取成立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多邊商務理事會,并在泉州設置聯絡辦公室;推動更多的企業參加在“海絲”國家和地區舉辦的專業性展會、博覽會。據透露,“泉州品牌海絲行”正在策劃中,未來將爭取把泉州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中國(南安)水頭石材博覽會等,升格為國家級專業展會。
搭建溝通協作平臺機制
《規劃》還透露,泉州將牽頭推動成立跨洲界的文化之都城市聯盟,爭取在泉州永久設立“亞歐文化之都論壇”,并以此為平臺促進“東亞文化之都”和“歐洲文化之都”之間的深層次交流。推動泉州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策劃與沿線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定期舉辦以對方城市冠名的經貿文化交流年活動。建設中日韓交流平臺,繼續舉辦中日韓青少年夏令營,爭取舉辦中日動漫節、中韓姓氏源流學術論壇、中日韓海上商貿論壇。爭取舉辦“泉州藝術雙年展”,吸引國際著名藝術家加盟,提高城市國際影響力。
此外,我市還將爭取建立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等聯合國有關機構常態化合作機制。建立東盟北京委員會官員和“海絲”沿線國家駐華使領館官員,到泉州考察訪問的常態化機制。
建設“海絲”國際文化交流展示中心
對內,泉州將整合海交館等場館和資源,建設多功能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展示中心。
不久前,經中央批復同意,由文化部和省政府聯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久落戶泉州。泉州將每兩年一屆,持續舉辦。同時,爭取持續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論壇,建設海絲世博城和海上絲綢之路國家藝術公園。通過縣市聯動,舉辦茶文化、香道文化、陶瓷文化、石木雕文化等國際論壇。
作為申報“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世界文化遺產的牽頭城市,未來泉州還將繼續聯合“海絲”沿線城市向聯合國申報世遺。
此外,李贄文化紀念館將加快規劃建設的步伐,以期擴大泉州在東亞的影響。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等“海絲”專題研究機構,將得到扶持發展。
創新城市形象宣傳方式
《規劃》透露,泉州將多渠道開展大型宣傳推廣活動,創新城市形象推廣方式,通過城市代言人或城市名人的方式推廣泉州品牌,吸引觀光旅游。邀請國內著名導演,拍攝深入解讀泉州的大型紀錄片;支持泉州晚報社“泉州通”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建設,打造全媒體產業鏈;加強與央視、央廣以及美國斯科拉電視臺、日本NHK、韓國KBS等傳播平臺的對接,拓展非華文媒體,傳播泉州和中國形象;組織重走“海上絲綢之路”等活動,開展大型主題宣傳報道。
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按照相關要求,泉州將加快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構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為了這一目標,泉州規定每年度財政對文化體育和傳媒支出的增幅,不低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以此保證對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投入和扶持。在此基礎上,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公共文化實體,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保障機制。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我市將加大和優化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文化下基層、進軍營、入企業活動,積極為農民工送書、送戲、送電影,同時,通過全面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啟動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數字錄存,建成非遺資料數字化存儲檢索系統等。
實施六大文化保護工程
《規劃》稱,將通過六大工程,推動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爭當“領頭羊”。這六大工程包括:
交流展示工程:以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為平臺,籌建閩南文化資料中心和研究中心,使文化交流“請進來”的同時,也能“走出去”;
研究出版工程:整理出版反映泉州文化的系列叢書;
藝術創作工程:創作創排一批體現本土特色的藝術精品;
整體保護工程:編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劃定的20個重點區域整體性保護規劃;
普及工程:推進閩南文化進黨校、干校,編撰出版泉州市中小學普及傳承閩南文化圖書;
合理利用工程:抓好一批生產性保護項目和一批藝術傳承發展項目,鞏固一批重大民俗活動項目,使產品進入市場,豐富群眾生活。
我市還將設立傳統文化發展基金,長期開展專項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活動。同此,適應時代要求,創作一系列展示傳統文化的動漫、電視和電影,更好地宣傳和推介泉州。泉州眾多文物古跡,也將被包裝并注入設計創意。
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我市將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力爭5年內使泉州的文化產業增加值較現在翻一番,并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達8%。
據透露,泉州將通過扶持一批龍頭骨干文化企業,建設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推進文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突出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形成獨具特色和具有活力的文化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和文化產品。
陶瓷、石雕、木雕、藤鐵,這些具有泉州特色的工業美術文化市場,將得以加強建設;泉州與橫濱的文化信息產業、光州的數碼影像將開展深度合作,并簽訂一批合作協議。
在政策的鼓勵下,泉州有實力的企業,或將到對中國文化認同度較高的東亞、東南亞等國家投資建設“中國文化商品城”,帶動和創建集群式“走出去”平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