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普查是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在我國每十年進行一次。今年是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由國家統計局調查隊系統全面啟動開展的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工作是此次普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農業普查歷史上首開先河。近日,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在惠安舉辦了全市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調查業務培訓班,并進行了實地測量操作演練。
在泉港區前燒村,來自各縣(市、區)的調查員通過手持PDA(個人掌上電腦)導航到達衛星遙感確定的樣方地塊的準確位置后,對照衛星圖片,在村干部的帶領下,通過實地查看、填表、拍照相結合的方式逐塊進行調查,實地核實農作物、設施農業、林地、道路、建筑物、水域、林木等地物類型,計算準確的地物面積,拍攝實地圖片,并將這些信息通過PDA實時登記、上傳、上報。遇到難以拆分的地塊、辨識不清的作物、不好估計的作物面積,調查員們當場請教有經驗的老農,一起研究解決疑難問題。
根據全國普查方案,福建省為遙感測量的A類(重點)地區,須開展全省和縣級的農作物總面積、主要農作物面積的測量,任務較重。此次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工作中,我市共抽中8個縣(市、區)105個普查區,每個普查區抽中5個樣方,每個樣方為200米×200米的地塊。根據安排,我市在兩個關鍵時間節點進行遙感測量,即5月15日早稻及春播調查時點,以及8月15日中稻、晚稻及夏播調查時點。
今年信息化、科技化是普查工作的一大亮點,通過農產量對地抽樣調查技術與遙感測量技術應用相結合,可及時準確獲取主要農作物面積。我市將采用“天-空-地”一體化的調查方式,即在天上,采用衛星遙感取得地塊位置及圖像;在空中,采用無人機航拍成像;在地上,采用手持PDA現場采集登記。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相比傳統農業統計方式,利用遙感技術避免了因調查對象的主觀隨意性、不配合性等造成的調查誤差;同時,轉變了傳統的紙質報表、入戶登記、皮尺測量方式,減少了數據產生的中間環節,從調查終端直接就可以傳到國家統計局的服務器,大大減少了人為干擾。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