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請問您想要買什么面包?”16日上午,泉州市孤獨癥輔助性就業項目“麥都星焙愛心店”正式揭牌。30歲的孤獨癥青年小東看到有顧客進來,禮貌熱情地上前接待,為顧客介紹店里的各式面包。
這家位于市區祥遠路泉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一樓的愛心店,是泉州首家支持孤獨癥青年就業的公益烘焙店。它由泉州市殘疾人聯合會、泉州市稅務局、共青團泉州市委等多部門共同扶持,麥都食品公司愛心助力,晉江市特殊教育學校提供就業指導。
這家公益烘焙店首批招收6名“星青年”及其家長,采用親子同工模式運營。它將大齡孤獨癥青年的就業幫扶從“輸血”轉變為“造血”,致力于關愛、幫扶和支持“星青年”和家庭就業和職業發展,探索打造可持續的孤獨癥群體輔助性就業平臺,引導“星青年”進一步融入社會。
“星青年”換上整齊的工作服笑臉迎客
經過評估篩選和崗前培訓
6名“星青年”試水賣面包
“這是一家不一樣的面包店,員工來自‘星星的世界’。”昨日上午,公益烘焙店試營業,店外的展板上溫馨地提醒著顧客這家店的不同之處。6名“星青年”及其家長穿上整齊統一的工作服,對進門的顧客笑臉相迎。
“您好,歡迎光臨,這款面包是紅豆餡的,您可以試一試……”小東是店里最熱情的員工之一。市民吳先生陪著90歲的外婆來店里選購時,他會主動陪著挑選,介紹面包配方等。選購完商品后,他會熟練地引導老人到收銀臺,將面包逐一打包好后,由其他員工來負責結賬。
“‘星青年’服務態度很好,動作熟練。”臨走時,吳先生禁不住為員工們點贊。
“麥都星焙愛心店”公益項目聚焦大齡“星青年”的就業困境,匯集了政府部門及社會愛心力量,經過半年多的籌劃后正式落地。
與普通員工一樣,“星青年”試水賣面包也要經過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實操能力。半年前,晉江市特殊教育學校負責對“星青年”進行評估篩選,報名人員通過看圖識物、物品分類、交流溝通、計算能力等測試,最終選出6名“星青年”。此后,“星青年”在家長陪同下,在麥都門店接受系統化的培訓和考核再上崗。
“兒子不怕生,喜歡和人交流,記憶力很好。”小東媽媽黃女士說,小東此前有在快餐連鎖店的工作經驗,工作態度積極。每次參加培訓店長都會布置“作業”,小東回家會認真背商品名稱,學習打包等,試營業第一天就能獨立上手。“有事做,他心情就好,我也開心。”
“星青年”禮貌熱情地上前接待
“星青年”接待該店首位消費者
上午賣面包下午送快遞
拓寬就業更好融入社會
“每個生命都有獨特的綻放軌跡,星星的孩子也在學習如何更好地與你相遇……”記者看到,門店里用心放置了一些明信片,提醒顧客在面對“星青年”員工時請多一份包容和耐心。
泉州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星青年”因其特殊性,較多無法長時間工作,情緒容易波動等。愛心店根據“星青年”的需求,靈活地將他們的工作時間分為上午7點到中午12點,中午12點到下午5點兩班。門店里特別設置了休息室,“星青年”累了、煩躁了,就可以停下來休息。
“孩子能多學一項技能,生活更充實。”門店墻上掛著的油畫和水粉畫多出自21歲“星青年”彬彬的創作。媽媽方女士介紹,兒子除了繪畫還喜歡烘焙,一說要來面包店上班學得很快。不僅如此,他還是全省首家大齡孤獨癥患者輔助性就業基地里,“星青年”菜鳥驛站的老員工,從事快遞員近3年,能熟練掌握快件的登記、入庫和配送工作。早上7點,媽媽會陪著彬彬來店里,將進貨面包分類上架后開始營業,下午他繼續到菜鳥驛站上班,憑自己勞動賺錢,情緒穩定多了。
“能感受到大家對孤獨癥群體的包容和理解越來越好。”愛心店店長安妮說,自己身邊也有孤獨癥孩子,能理解孤獨癥家庭的困境。培訓期間她和“星青年”及其家長們不斷磨合,深切感受到“星青年”點滴的努力和進步。“通過這家店,希望大家能更理解孤獨癥,幫助孩子們走出去。”
“感覺不錯,很好,加油!”記者問小東第一天來面包店上班感覺如何時,他雖只能簡單回答,但能感受到他通過努力賣出面包時的自信和開心。
“‘星青年’都很勤勞肯干,希望大家多一些包容。”相關負責人介紹,愛心店試營業期間會先讓家長陪同和協助“星青年”,當員工都能熟練上崗后,再讓家長逐漸放手。今后愛心店收益將用于員工收入和關愛孤獨癥群體公益活動,包括進一步孵化延伸拓展孤獨癥輔助性就業項目,提升“星青年”社交技能同時,幫助他們用勞動收獲人生價值,融入社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