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近年來,泉州市強化各部門協調協作,聚力打通知識產權全鏈條,優化知識產權領域營商環境,為創新驅動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目前全市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14萬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77件。
在省發改委發布的2024年度全省營商環境監測督導結果中,我市“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被列為全省標桿。
□融媒體記者 高慧子 通訊員 薛繽勇 林嘉偉 杜敏
簡案快處
加速知識產權培育保護
近日,我市某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向市場監管部門提出專利侵權行政裁決請求,稱泉州開發區某商行在抖音平臺銷售的一款男鞋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權。泉州開發區市場監管分局執法人員接到請求后,迅速與請求人取得聯系,了解訴求,并依法組織口頭審理;經與雙方當事人溝通協調,最終促成雙方和解,被請求人同意立即停止侵權并向請求人支付1.5萬元,實現快速定紛止爭,為權利人開拓市場解除“后顧之憂”。
近年來,針對企業渴望專利侵權糾紛快速處理、避免陷入“訴累”的訴求,我市率先制定實施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簡易程序、外觀專利侵權判定指引、專利侵權取證固證指引“一程序兩指引”,推動案件“繁簡分流”與“簡案快處”,辦案周期由3個月壓縮至30日,實現知識產權培育保護“加速度”。
優化服務
深度回應企業訴求
為了向各類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提供“近距離、便捷化”的知識產權指導服務,我市圍繞縣域重點產業集聚區,先后建成21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54個商標品牌指導站,深入推進豐澤、晉江兩個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同時設立全省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及泉州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快速維權服務機構,助力智能制造、半導體產業領域實現專利授權周期比普通渠道縮短90%以上、授權率提升60%以上。
轉化運用
賦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我市以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為創新引擎,助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經濟。市市場監管局會同相關部門,著力激活地理標志“來自特定區域、標志特殊品質、彰顯品質與區域特定聯系”的效應,賦能鄉村振興和特色產業發展,全市地理標志數量達到67件。其中,得益于“晉江紫菜”地理標志的品牌帶動效應,晉江已發展成為省內乃至全國最大的壇紫菜加工生產基地之一,產品暢銷全國及東南亞地區,年產值近31億元,占全國紫菜加工品市場份額的70%以上。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