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開始雙向運營,首批快件前日下午平潭發出,昨早便抵臺北港
因應兩岸電子商務及福建自貿區龐大商機,“臺北港國際物流公司”昨日在臺北港正式成立,成為全臺第一家海運快遞專區業者,主打“速度接近空運、費用降低四成”的兩岸海運物流新模式。
據介紹,這一專區物流目前主要通過臺北港與平潭對航方式實現,利用兩港現有的高速客輪“麗娜輪”、“海峽號”提供省時、高載貨量的運力,并由兩岸海關提供24小時便捷通關服務,相較于傳統的“小三通”中轉海運物流模式,大幅縮短了兩岸貨物運輸的時間。臺北港與平潭距離為96海里,高速客貨輪單程航行時間僅需3小時,而且貨車都可直接上下,裝卸貨作業快速便捷,這一新型海運快遞主要承運70公斤以下、5萬元(新臺幣,下同)以下的貨物,力拼電商包裹“朝發夕至”,真正實現兩岸直送。
“臺北港國際物流公司”昨日舉辦啟運暨揭牌儀式,蕭萬長、新北市長朱立倫、臺“關務署長”饒平及多位“立委”出席。
蕭萬長表示,海運快遞將成為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臺北港國際物流的啟運也是兩岸經貿能否繼續深化的試金石,尤其大陸正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的經濟戰略,將來能否和臺灣的經濟商機連線,就取決于兩岸物流能否結合。朱立倫強調,這是臺灣物流業的里程碑,希望透過海運快遞,讓臺北港帶動臺灣經濟的發展,讓臺灣更有競爭力。
“臺北港國際物流公司”董事長洪辰冬表示,臺灣今年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預估將突破1萬億元,大陸也將突破18萬億元,去年全臺僅在淘寶網的消費總金額就達到500億元,顯見兩岸電商行業的需求及發展潛力。加上福建自貿區已于上周揭牌,并宣示將大力支持兩岸電子商務、貨物自由化及簡化臺灣商品進口,希望借由這些利好,使“臺北港國際物流公司”成為兩岸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基地。
據了解,在第一家海運快遞專區昨日正式營運后,基隆海關還將在7月份啟用第二個專區,目前也已核準6家海運快遞業者加入營運,爭取以這種新物流模式,每年承接2.5萬噸的兩岸電商貨物量。(駐臺記者 劉強 文/圖)
[strong] 相關新聞[/strong]
首批大陸海運快件入臺
兩岸海運快件步入雙向運營
兩岸海運快遞4月30日雙向開跑,臺北港成立島內第一個海運快遞專區,來自福建平潭的首批入臺快遞則在臺北港拔得通關頭籌。
4月29日下午,167件海運快件在平潭綜合實驗區國際快件中心被裝入兩個集裝箱,搭乘兩岸高速客滾輪“麗娜號”直航臺北港,成為首批大陸對臺出口海運快件。4月30日一早,這批快件就出現在剛剛投入運營的臺北港海運快遞專區。來自兩岸的嘉賓和記者全程觀看了通關作業,見證了兩岸電子商務與海運快遞的首次創新結合。
兩岸業者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臺北港啟動的“海運快遞專區”,讓外界倍感新鮮。但對于兩岸業界來說,這是籌謀已久的物流模式。
臺灣電商業者告訴導報記者,在兩岸服貿協議當中,電商物流是極具潛力的發展項目。但受阻于島內特殊因素,服貿協議躺在“立法院”,矢志于對接大陸自貿區的“自經區”也無從推動,為了爭取發展機會,臺當局在桃園機場開設“空運快遞專區”后,去年就規劃在臺北港籌設“海運快遞專區”,作為“自經區”的探索、發展窗口之一。“臺北港國際物流公司”的雛形是由2家臺灣業者加1家大陸業者,以兩岸合股的方式運營。
但隨著福建自貿區的成立,攸關臺灣電商發展的“第三方支付專法”也將從5月3日上路,為避免爭議、早日運營,“臺北港國際物流公司”最終由兩家臺灣業者對半持股成立,保留與大陸業者未來的合作空間。
兩岸跨境電商貿易約七成在北臺灣,對于兩岸物流業者來說,這種模式具備與空運相當的速度,但成本僅為空運五成左右,收費也只有六成,有很強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臺北港距離桃園機場僅有20分鐘車程,未來通過海空聯運,可以充分利用密集的全球航班,讓兩岸電商貨物可以快速中轉至世界各地。對于兩岸業者來說,商機最大的國際快遞,才是他們精心經營這條海運航線的題中之義。(駐臺記者 劉強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