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南大道快捷化改造工程4號天橋完工
石獅石龍路人行天橋
泉州市區東海大街至中央商務區立體步行連廊工程建設接近尾聲
隨著東海大街至中央商務區立體步行連廊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四瓣花”天橋即將揭開神秘面紗。這座橫跨東海大街與濱海街交叉口的地標性建筑,不僅是銜接中央商務區慢行系統的關鍵節點,更以獨特的設計語言詮釋著泉州的城市美學。據了解,天橋采用十六跨連續鋼箱梁結構,主橋總長約407.5米,四瓣花造型的連廊局部設置花瓣景觀構架,頂部覆蓋耐力板并配備休憩座椅,既滿足遮陽避雨需求,又為行人提供駐足賞景的空中平臺。
不僅僅是“四瓣花”天橋,我市的黃龍南大道4號天橋、晉江雙龍路-晉寧路人行天橋、石獅石龍路人行天橋、浦西園人行天橋等,也都在從“功能性”向“美學性+文化性”躍遷。這些空中走廊不僅緩解交通擁堵,更通過建筑語言講述城市故事,讓市民在過街的同時,完成一次與城市歷史、文化、生態的對話。
黃龍南大道4號天橋:
科技與藝術的動感交響
位于鯉城區泉南公路與南環路之間的黃龍南大道4號天橋,以“聽風”為設計主題,采用多跨連續鋼梁與炫彩景觀構架的組合設計,雙曲線主橋面搭配橢圓形坡道,營造出流動的視覺韻律。這座全長86米的天橋創造性地將人行與非機動車道分設雙幅橋面,通過智能照明系統和夜間動態光影效果,打造出兼具功能性與觀賞性的城市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天橋特別設置了無障礙坡道和防滑地磚,兩側護欄采用防攀爬設計,保障不同群體的通行安全。自投用以來,有效緩解了周邊商業綜合體與居民區的過街壓力。
晉江雙龍路-晉寧路人行天橋:
月牙銀輝串聯城市生活圈
這座橫跨雙龍路與晉寧路交叉口的月牙形天橋,以“城市項鏈”為設計意象,通過312米長的連續鋼箱梁結構形成流暢的空中環線。主橋采用變寬截面設計,橋面寬度3.3—6.5米,兩側設置懸挑式觀景平臺,夜間通過LED燈帶勾勒出靈動的月牙輪廓,與晉陽湖波光交相輝映,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值得關注的是,天橋通過延長引橋降低坡度,不僅滿足行人通行需求,更設置非機動車推行專用通道,解決了傳統天橋對電動自行車的通行限制。在細節設計上,天橋采用防滑降噪的環氧瀝青橋面,兩側護欄嵌入閩南紅磚拼花元素,既呼應泉州古城風貌,又提升視覺辨識度。同時,天橋配備無障礙坡道,確保特殊群體通行便利。住在附近的陳先生表示,晚上橋上燈光亮起,就像一條銀河掛在半空,特別漂亮。
石獅石龍路人行天橋:
商業動脈的智慧紐帶
橫跨石獅服裝城與摩天城兩大商圈的石龍路人行天橋,自2023年投用以來便成為雙城聯動的“黃金通道”。主橋寬達16.5米的設計突破傳統天橋尺度,南北兩側螺旋梯道與折返梯道不僅滿足行人通行需求,更允許非機動車便捷上下。橋上設置的智能導覽屏實時顯示周邊商業信息,綠化小品與休閑坐凳形成空中休憩帶。值得關注的是,天橋接入石獅智慧交通系統,通過人流量監測數據動態調整周邊信號燈配時,實現商業街區的人車分流優化。市民王女士感慨:“以前過馬路要等好幾輪紅綠燈,現在推著嬰兒車走天橋,既安全又省心。”
浦西園人行天橋:
城市綠心的紅色飄帶
北濱江公園浦西園的人行天橋,以“舞動的飄帶”為設計意象,柔和曲線異型鋼梁與濱江景觀完美融合。這座全長150米的天橋設置7處上下通道,橋面采用防滑降噪材料,兩側護欄嵌入LED燈帶,夜間燈光勾勒出蜿蜒的紅色脈絡,成為市民打卡的網紅地標。值得一提的是,天橋與浦西園的綠道系統無縫銜接,設置無障礙坡道和盲道。“站在橋上看江景,既能感受到古城的厚重,又能觸摸到城市的活力,尤其是晚上燈光亮起時,紅色天橋與江景相互映襯,隨手一拍都是大片。”攝影愛好者陳先生如是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